科研創新是醫院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陸道培醫院始終高度重視和支持科研創新,將臨床與科研工作緊密聯系,建立科研課題源于臨床,研究成果用于臨床的良性運行機制,為醫院整體科研實力的穩步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8-2022年,陸道培醫院醫療執行院長陸佩華教授作為學術帶頭人的陸道培醫學團隊,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241篇,其中SCI論文202篇, 累計影響因子516.529。在ASH、EHA、EBMT、APBMT、JSH等國際血液學領域盛會上發表口頭報告26篇,累計118項研究成果在國際舞臺亮相,獲得國內外權威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可與贊許。
讓“中國聲音”響徹世界舞臺
2022年經歷了疫情的反復波動和防疫政策的全面放開,即便在如此艱難的一年,陸道培醫學團隊依然積極投入科研工作,在血液病治療領域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新突破,全年共發表學術論文62篇,累計影響因子(IF)225.007,單篇最高IF30.153,共有28篇學術報告以Oral和Poster的形式入選ASH、EHA、EBMT、APBMT、JSH、ICCS等國際血液學領域頂尖盛會。
2018-2022年陸道培醫學團隊
發表學術論文、累計IF及入選國際學術會議報告總數數據對比
(以第一作者和/或通信作者)
陸道培醫學團隊用創新實力推動血液腫瘤領域的發展,用一個又一個高質量科研成果讓“中國聲音”響徹國際舞臺。
與國際血液腫瘤領域專家學者增進交流
2022年,陸佩華院長帶領陸道培醫學團隊一如既往地在各大國際頂尖學術會議上大放異彩。陸佩華院長作為國際血液腫瘤領域知名專家連續多次受邀參加了包括ASH、EHA、EBMT、APBMT、SOHO、COSTEM、在內的數場國際學術會議并做主題報告,內容獲得官方及參會者的熱烈歡迎與高度認同。
值得一提的是,陸佩華院長的APBMT大會主題報告內容與其他國際專家一起作為專欄文章《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急性白血病的研究進展》刊登于APBMT官方期刊《Blood Cell Therapy》。
做立足于臨床的科研
科研創新是一個不斷積累與啟發的過程,在臨床為給血液腫瘤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造血干細胞移植科與血液科,以多年臨床經驗為基礎,不斷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作為中國血液腫瘤領域的杰出代表,陸道培醫學團隊2022年共參加國際學術大會7場,其中EBMT 2022 大會,共7 項研究成果入選,占全國總數的 10.5%。EHA2022和ASH2022大會共3項最新研究成果入選口頭發言,5項成果在大會展示。病理和檢驗團隊在中國腫瘤學大會、ISLH、ICCS、Internation Conference on Hematology & Blood Disorders四大國際血液學大會上共展示研究成果13項。
陸道培醫學團隊不僅將多項研究成果帶上了國際學術盛會,在學術論文方面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2022年陸佩華院長在《Blood》、《Lancet Haematology》、《Am J Hematol》、《Blood Cancer Journal》、《Cells》等知名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及專家共識15篇,影響因子(IF)總計120.406,團隊發表論文整體影響因子分數較2021年同期增長95%,多篇學術成果獲得領域頂刊及權威學者的高度贊譽與肯定,展示出了團隊卓越的醫療技術水平以及強大的科研創新能力。
血液領域頂刊《Blood》雜志(IF=25.476)發表了陸佩華院長團隊關于治療T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圣裘德兒童研究醫院Paulina Velasquez博士和貝勒醫學院Maksim Mamonkin博士對這項研究成果進行了專業評述。
科研,取之于臨床,用之于臨床,伴隨著一項又一項科研成果的轉化,患者獲益了,醫學進步了,醫生也成長了。2023年,陸道培醫學團隊將繼續秉承“做立足于臨床的科研”的研究理念,腳踏實地不斷探索,努力為更多血液病患者創造根治的希望。